确诊胃癌后,患者和家属往往将所有希望寄托在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上,却容易忽视一个重要因素 —— 生活方式。事实上,生活方式对胃癌预后的影响不容小觑。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谢琳主任指出,科学的生活方式不仅能辅助治疗,还能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改写疾病的发展轨迹。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新发病例众多。当患者历经手术切除肿瘤、完成痛苦的放化疗疗程后,很多人认为只要按时复查就万事大吉,却在不经意间因错误的生活方式导致病情反复。从饮食偏好到作息习惯,从运动频率到情绪状态,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都在默默影响着胃癌的预后。究竟哪些生活方式会 “拖后腿”?又该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助力康复?
一、饮食:营养均衡是康复基石
胃癌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受损,饮食管理直接关系到身体恢复。谢琳主任强调,术后患者常因胃部切除导致消化面积减少,此时过度摄入高油脂、刺激性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正确做法是遵循 “少食多餐” 原则,每餐控制在半碗至一碗的量,每日进食 5-6 次。主食可选择小米粥、山药糊等易消化食物,搭配鱼肉、豆腐等优质蛋白,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造成消化负担。此外,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同样重要,如西兰花、苹果等蔬果,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降低复发风险。
二、运动:适度锻炼激活身体潜能
很多患者认为患病后应多休息,实则适度运动能显著改善预后。谢琳主任指出,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还能调节肠道蠕动,缓解术后常见的便秘问题。对于体力较弱的患者,可从每天 15 分钟的慢走或太极拳开始,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体力较好者,可尝试游泳、八段锦等有氧运动。研究表明,每周坚持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的胃癌患者,其五年生存率较不运动者提高约 20% 。
三、作息:规律睡眠修复身体机能
熬夜、日夜颠倒的作息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免疫系统正常运作。胃癌患者本就身体虚弱,若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白细胞活性下降,削弱身体对癌细胞的监控和清除能力。谢琳主任建议患者每天 22:30 前入睡,保证 7-8 小时高质量睡眠。睡前可通过泡脚、听轻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助眠药物,为身体修复创造良好条件。
四、情绪:积极心态重塑抗癌信心
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系统,降低机体抗癌能力。谢琳主任在临床中发现,保持乐观心态的患者,其治疗耐受性和康复速度明显优于情绪低落者。患者可通过参加抗癌互助小组、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排解压力,家人的陪伴和鼓励也至关重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专业帮助,建立积极的抗癌心态。
生活方式的调整是胃癌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从餐桌上的一口食物,到每天坚持的一段运动,每一个健康选择都在为康复之路添砖加瓦。患者和家属要认识到,抗癌是一场持久战,科学的生活方式与医疗手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免责声明: 文章中所展示的图片均为人工智能生成。若这些图片存在版权问题或不适用于商业用途,我们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一经指出,将立即删除相关图片,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