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偶尔会发现身边有人皮肤、巩膜发黄,这种现象被称为黄疸。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 “是不是上火了”“是不是肝脏出问题了”,很少会将黄疸与胰腺癌联系起来。然而,看似普通的黄疸症状,背后或许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危机。今天,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的徐辉主任将带我们深入探究出现黄疸与胰腺癌之间的关系。
黄疸作为一种常见的体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这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在大众认知里,黄疸往往与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划等号。但实际上,黄疸的背后原因复杂多样,胰腺癌也是导致黄疸的潜在 “元凶” 之一。胰腺癌,因其早期症状隐匿、病情进展迅速、治疗难度大,素有 “癌中之王” 的恶名。当黄疸与胰腺癌相遇,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必然的关联?
一、胰腺癌引发黄疸的生理机制
正常情况下,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胆管进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脂肪。而胰腺头部紧邻胆管,当胰腺头部发生肿瘤时,随着肿瘤的生长,会逐渐压迫或侵犯胆管,导致胆管堵塞。胆汁无法顺利排出,淤积在体内,胆红素便反流入血,从而引发黄疸。这种黄疸属于梗阻性黄疸,其特点是黄疸颜色往往较深,多呈黄绿色或褐绿色,且患者尿液颜色加深,如同浓茶,粪便颜色变浅,甚至呈白陶土色 。
二、黄疸作为胰腺癌早期信号的特殊性
相较于其他癌症,胰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而黄疸一旦出现,虽然不一定处于疾病早期,但却是一个重要的 “警示灯”。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不同,胰腺癌导致的黄疸通常呈进行性加重,不会自行缓解。同时,患者除了皮肤发黄,还可能伴有上腹部隐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这些症状单独出现时,容易被当作普通的肠胃不适,但若同时存在,就需要高度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三、黄疸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
虽然黄疸可能是胰腺癌的表现,但并非所有黄疸都是由胰腺癌引起。胆结石、胆管炎、肝炎等多种疾病也会导致黄疸。这就需要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一系列辅助检查来进行鉴别诊断。比如,通过腹部超声、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观察胰腺、胆管的形态结构,判断是否存在肿瘤、结石等病变;血液检查中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如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9 - 9(CA19 - 9)等,对胰腺癌的诊断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四、胰腺癌合并黄疸的治疗策略
一旦确诊胰腺癌合并黄疸,治疗刻不容缓。对于能够手术切除的患者,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通过切除肿瘤,解除胆管梗阻,缓解黄疸症状。而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可采用内镜下胆管支架置入术、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等介入治疗手段,疏通胆管,改善胆汁引流,减轻黄疸。同时,结合中医中药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机体免疫力,协同放化疗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出现黄疸不可掉以轻心,尤其是进行性加重且伴有其他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胰腺癌等严重疾病的可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重视身体发出的每一个异常信号。若不幸确诊胰腺癌合并黄疸,也不要灰心丧气,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存期。守护健康,从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开始,让我们共同筑牢健康防线。
免责声明: 文章中所展示的图片均为人工智能生成。若这些图片存在版权问题或不适用于商业用途,我们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一经指出,将立即删除相关图片,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