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检报告中,“结节性肝病” 这一术语可能会让许多人感到困惑和担忧。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一旦出现问题,往往牵动着人们的心弦。结节性肝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它严重吗?该如何应对?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的庞小平主任,为大家详细解答关于结节性肝病的常见疑问。
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检查中发现自己患有结节性肝病。这个陌生又略带惊悚的诊断,瞬间打破了生活的平静。很多人在看到报告的那一刻,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各种可怕的疾病,焦虑和不安随之而来。然而,结节性肝病并非都是绝症的代名词,它包含了多种情况。庞小平主任指出,了解结节性肝病的真相,正确认识它,是消除恐惧、积极应对的第一步。
什么是结节性肝病?
结节性肝病是指肝脏内出现结节状病变。这些结节是由于肝细胞异常增生或肝脏组织修复过程中形成的。它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多种肝脏疾病的表现形式。比如,常见的有肝囊肿、肝血管瘤、肝硬化结节以及肝癌结节等。不同类型的结节,其性质、成因和危害各不相同。
结节性肝病是怎么引起的?
多种因素可引发结节性肝病。病毒感染,如乙肝、丙肝病毒,长期侵蚀肝脏,导致肝细胞受损、坏死,肝脏在修复过程中容易形成结节。长期酗酒,酒精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会造成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进而发展为结节。此外,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肝脏组织,也可能引发结节性病变。还有一些遗传代谢性肝病,因遗传基因缺陷,影响肝脏正常代谢功能,同样会导致结节出现。
如何判断结节的性质?
这是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一般来说,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多种检查手段来综合判断。影像学检查如肝脏超声、CT、MRI 等,能清晰显示结节的大小、形态、位置及血供情况。例如,肝囊肿在超声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无回声区,而肝癌结节往往血供丰富。此外,甲胎蛋白等肿瘤标志物检测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常显著升高。必要时,还会进行肝穿刺活检,通过病理检查明确结节的性质。
结节性肝病需要治疗吗?
这要根据结节的性质、大小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一些良性结节,如较小的肝囊肿、肝血管瘤,若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复查监测其变化即可。但如果结节较大,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出现腹痛、黄疸等症状,或者怀疑有恶变倾向,就需要积极治疗。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射频消融等,具体方案由医生根据病情制定。
面对结节性肝病,大家不必过度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等,对肝脏健康至关重要。对于已发现结节性肝病的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密切关注结节的变化。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中医在肝脏疾病的调理和治疗方面有着独特优势,通过中药调理,可改善肝脏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辅助肝脏疾病的治疗。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肝脏健康,远离肝脏疾病的困扰,拥有健康美好的生活。
免责声明: 文章中所展示的图片均为人工智能生成。若这些图片存在版权问题或不适用于商业用途,我们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一经指出,将立即删除相关图片,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